中風|心房顫動有治療黃金期 透過微創手術及早回復正常心跳真正減低中風風險
發布時間: 2024/10/15 09:35
【中風/心房顫動/薄血藥/心臟病】心房顫動會增加患者的中風風險,傳統治療主要是透過薄血藥幫助減低血塊形成,繼而預防中風的危機。但近年醫學界建議,在確診心房顫動的首年黃金時間內,應儘量透過不同治療方式,例如脈衝場消融術去幫助心房顫動患者回復正常心跳,才可以真正地減低他們出現中風、心臟病發或心臟衰竭而入院或心臟病導致死亡的危險。
中風|近年治療目標傾向恢復正常心跳
過往治療心房顫動的重點是預防中風,醫生會根據 CHA2DS2-VASc 評分來評估患者的中風風險,若結果等於或高於2分已屬高風險,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物(即薄血藥)預防中風;至於有心搏過速的患者,則會服用藥物去減緩心跳速度。不過,近年研究發現,病發後首年將心房顫動恢復到正常心跳節奏,更能有效降低中風、心臟病發、心衰竭和心臟死亡的風險。
特別是有心臟衰竭的患者,更要儘快通過手術方式維持正常心跳以減低死亡率。奚小嫻醫生表示,約有70%心房顫動源自左心室肺靜脈區域的活躍細胞引起異常電流。醫生可透過微創以消融方式進行肺靜脈阻隔術,阻隔活躍電流進入左心房。不過,傳統中常用的射頻消融術和冷凍消融術,有機會會波及周邊的組織或其他相鄰器官,損傷未必會即時顯現,而是延遲數周甚至更長時間後才出現併發症。如破壞到肺靜脈有機會留有疤痕,導致肺靜脈阻塞而造成肺部出血或肺部組織壞死。
中風|脈衝場消融術可提升治療效果
近年醫學界便引入了脈衝場消融術(PFA),通過短暫的高頻高壓電流及控制電流參數,精準用於心房組織並避免損害周圍組織,降低長期併發症風險。奚小嫻醫生引述數據指出,一年內約80%的患者不會復發。另外,脈衝場消融術更可與三維成像儀配合,清除肺靜脈附近以外的其他不正常心房組織,使用範圍更廣,適合不同患者的需要。
奚小嫻醫生指出,手術過程中只需一個細小的腹股溝傷口,一般患者可於手術後翌日出院,如有心臟衰竭等複雜症狀的病人,則會建議多住院1至2天;手術後,患者亦需要服用抗凝血藥最少8星期,及後再根據病情評估是否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及其他藥物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撰文 :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、 港怡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奚小嫻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